鈣鎂離子監測儀作為水質硬度檢測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規范性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儀器使用壽命。以下從安裝調試、樣品處理、測量流程到維護保養四大環節,系統闡述關鍵使用細節。
一、安裝調試與初始設置
1. 環境適配
選擇干燥通風環境,避免陽光直射及強磁場干擾;
電源電壓需穩定在儀器標注范圍(±5%),建議配備不間斷電源(UPS);
開機需預熱30分鐘,使光學元件達到熱穩定狀態。
2. 試劑配置
嚴格按說明書配制顯色劑,注意避光保存且現用現配;
標準溶液應選用國家計量認證的基準物質,梯度稀釋后密封冷藏。
3. 管路氣密性檢查
連接進樣管與廢液管后,執行空載運行測試,觀察泵壓是否穩定,各接口無可見氣泡泄漏。
二、樣品預處理與進樣規范
1. 過濾澄清
水樣需經0.45μm濾膜過濾,去除懸浮顆粒物,防止堵塞比色池;
高濁度樣品可先離心處理,避免雜質干擾顯色反應。
2. pH調節
通過緩沖溶液將樣品pH控制在指定范圍(通常為8-10),偏離時需添加酸堿調節劑;
記錄pH修正值,用于后續數據補償計算。
3. 進樣量控制
采用定量環進樣時,需確保樣品充滿環體,避免氣泡殘留;
手動進樣應保持勻速推注,防止流速突變導致基線漂移。
三、測量操作與質控要點
1. 校準曲線驗證
日檢測前先用標準液繪制校準曲線,相關系數R²應≥0.999;
若某濃度點偏差>±5%,需重新標定并查找原因(如燈源衰減、流通池污染)。
2. 空白扣除
每次測量前注入去離子水作為空白,自動扣除背景吸光度;
頻繁更換試劑批號時,需重新測定空白值。
3. 讀數時機把控
顯色反應完成后等待60秒再讀數,確保絡合物穩定;
連續測量時應間隔清洗周期,防止交叉污染。
四、日常維護與故障預防
1. 流路維護
每日實驗結束后用去離子水沖洗流路10分鐘,每周用專用清洗液反向沖洗;
每月拆解流通池,檢查石英窗片是否有劃痕或沉積物。
2. 光源保養
氘燈/鎢燈使用壽命約2000小時,亮度低于初始值70%時需更換;
光學鏡片每月用擦鏡紙蘸乙醇單向擦拭,禁止干擦。
3. 耗材管理
蠕動泵管出現硬化或裂紋立即更換,推薦每季度預防性更換;
密封圈老化會導致漏液,發現O型圈變形應及時替換。
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操作規范,可顯著提升鈣鎂離子監測儀的數據精度與設備可靠性。建議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(SOP),并定期進行性能驗證,確保儀器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。